業(yè)務簡介:中企動力(300.cn)為您提供網(wǎng)站建設、網(wǎng)站制作、網(wǎng)頁設計及定制高端網(wǎng)站建設服務,中企動力專注于企業(yè)網(wǎng)站建設、高端網(wǎng)頁制作領域26年,對企業(yè)網(wǎng)站制作、平臺高端網(wǎng)站建設,包括汽車、家裝、農(nóng)業(yè)、外貿(mào)、機械等多個行業(yè)擁有豐富建站經(jīng)驗,選擇中企動力,為網(wǎng)站保駕護航。
曾上中紀委網(wǎng)站頭條,江西這個地方又有大動作!
南昌市向北40余公里,有一處名叫“汪山土庫”的程氏大宅院,占地過百畝,房屋上千間,近200年來這里名流輩出。清道光年間更是出現(xiàn)了程矞采、程煥采、程楙采三兄弟同為地方督撫的盛況,人稱“一門三督撫”。
汪山土庫程氏家族家規(guī)家訓
曾上中紀委網(wǎng)站頭條。
汪山土庫占地面積108畝,
內(nèi)有房屋25幢,
房間1443間,
天井572個,
建筑體量約為喬家大院的6倍。
但必須正視的是,
相比喬家大院、
王家大院,
汪山土庫知名度遠遠不夠,
與它的文化內(nèi)涵和歷史地位是不相匹配的,
這是否值得我們每個江西人反思?
“汪山土庫夠得上從‘省保’升為“國?!?/p>
青磚黛瓦掩映在鄉(xiāng)間的青翠綠蔭中,木雕、石雕、磚雕精美絕倫,巷道縱橫蔚為壯觀……5月13日上午,陽光照耀下的汪山土庫更顯氣勢,就連見多識廣的各路專家學者也忍不住驚嘆。
在土庫內(nèi)“稻花香館”的文化研討會現(xiàn)場,作為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復旦大學資深教授,葛劍雄的一言一行都備受關注。他毫不掩飾對這里的喜愛:“我覺得汪山土庫很多方面都很好,現(xiàn)在面臨的問題是怎樣把這些資源用好?”這位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認為,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看,汪山土庫是江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這和它的特點和地位并不匹配,完全夠得上“國保”,“我們可以選最特別的部分,爭取讓它盡快從‘省?!健畤!?。”
葛劍雄還稱,參照中國丹霞地貌抱團申遺成功的經(jīng)驗,汪山土庫應該跟中國其他地方的古宅結(jié)成一個聯(lián)盟,大家共同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,申遺單靠一個汪山土庫是不可能的,但中國有這么多的古宅,如果聯(lián)合起來,就有可能成功。當然,申報的過程也許會很漫長,結(jié)果也可能落空,但這個申報過程本身是很有意義的,也有利于提升汪山土庫的知名度。
從晚清到民國的百余年里,汪山土庫走出了7位進士、21位舉人以及100多位大小官員和社會名流,其人文輝煌廣為傳頌,圍繞這棟深宅大院的“傳說”也有很多。
葛劍雄建議,對汪山土庫的歷史,我們一定要再深入研究,很多說法我們都要找到證實,不能把地方傳說、家庭的一些說法作為歷史?!斑€有,景區(qū)介紹里說,汪山土庫是國內(nèi)現(xiàn)存最大規(guī)模的民居建筑,那第二是哪里?既然說是最大,這些就要有研究有比較?!备饎π壅f。
程氏家族倡導人人學習的理念值得推崇
汪山土庫由史稱“一門三督撫”的清中期湖廣總督程矞采、江蘇巡撫程煥采和安徽、浙江巡撫程楙采兄弟所建,由第四代樣式雷家族設計,其主體建筑正前方,有一方月牙塘及寬闊的旗桿場,場上矗立著眾多旗桿。
外人第一次來時都不免詫異:為什么豎這么多旗桿?原來,程氏家族有個習俗,族中子弟凡考取功名,都要在祖堂掛塊匾,在門前旗桿場上樹桿旗,旗桿上立有金雞,寓意“金雞報曉,功成名就”。
“樓上縹湘書十架,松傍苔徑竹千竿”、“一窗燈火青云路,萬卷詩書赤子心”……土庫內(nèi),這類勵志讀書的對聯(lián)比比皆是,在汪山程氏眼中,他們的好家風與讀書息息相關。
“程氏家族能夠歷經(jīng)七八代長盛不衰,究其根本,是整個家族教育文化的傳承,程家兄弟最初在修建汪山土庫時,就將對后人的期盼融入建筑,這從門口的‘金雞報曉’和屋子里面的雕刻藝術中都能看出來。”著名文化學者、江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王喬林說,程家有義學的傳統(tǒng),規(guī)定所有程氏后人必須進私塾就讀,而外姓子女也可入義學就讀,義務時間為四五年,最值得一提的是,汪山土庫中沒有繡樓,程家女孩不僅不做女紅,還可以在私塾讀書,因而程家不乏“女中豪杰”。
此外,汪山土庫每間房的立柱上都有對聯(lián),無不是在教導族人做人做事的道理。在這樣的熏陶下,家族文化得以傳承,使得程家的輝煌延續(xù)百年。
“程家的人識字不為功名,就連底層的奴仆都要識文斷字,可見程家人在意的是整個大院的人的素質(zhì),這實際上倡導一種人人都能學習的理念,素質(zhì)教育在當時的程家就已盛行,這種非目的性的教育,是需要我們繼承和發(fā)揚的優(yōu)秀模式。”王喬林說。
激活汪山土庫人文要在家風上大做文章
“湖山意氣歸詞苑,兄弟文章入選樓”,這是林則徐給汪山土庫題寫的楹聯(lián),生動贊賞了程氏三兄弟的文筆、才華以及汪山土庫的文化底蘊。2017年3月,中紀委網(wǎng)站第86期“中國傳統(tǒng)中的家規(guī)”,首頁頭條推介了以忠、孝、廉、節(jié)為精髓的汪山土庫程氏家族家規(guī)家訓。程氏家族家規(guī)家訓大體分為修身、持家、處世、治學、理政五個方面,蘊含了“忠、孝、廉、節(jié)”等豐富的傳統(tǒng)道德思想,體現(xiàn)了對國家的忠孝、對理學的推崇和對自身修持的要求,至今潤澤子孫。
“家風教育基地”,是汪山土庫的一張新名片。研討會上,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團咨詢委員金堅范指出,無論是傳承文化還是做好旅游,都要人無我有、人有我優(yōu),人優(yōu)我強,一定要有差異性和特色,汪山土庫受中紀委肯定的家風文化,就是一大特色。
“我覺得要在汪山土庫的家風上大做文章,是不是要搞一個展覽館,把全國的拿出來研究、宣傳、突出展示?值得好好研究?!苯饒苑渡钣懈杏|:“我去長沙看岳麓書院,他們搞了個全國的書院博物館,我們?yōu)槭裁床豢梢愿阋粋€家風的展覽館呢?也可以把一些文化名人聯(lián)系起來,比如林則徐等人都跟汪山土庫有關系,他們的思想理念受到什么影響?這樣的話,就有名人效應,而且也可以讓人看出汪山土庫的文化是怎么樣來傳遞的?!?/p>
活化汪山土庫家文化形成特有文化IP
因坐落于新建區(qū)大塘“汪山”,贛地多把大型的青磚瓦房稱為“土庫”,汪山土庫由此得名。名字雖土,但汪山土庫內(nèi)涵華麗。
實地觸摸汪山土庫后,與會的學者大咖們紛紛認為,
從建筑上看,汪山土庫整體坐北朝南,其占地面積108畝,內(nèi)有房屋25幢,房間1443間,天井572個,建筑體量約為喬家大院的6倍,是贛鄱建筑藝術的經(jīng)典之作,也是清代樣式雷民間建筑設計的典范。
從歷史上講,汪山土庫始建于清朝道光元年(1821年),至同治年間(1851年)歷經(jīng)30年而初具規(guī)模,距今近200年,程氏家族歷經(jīng)鴉片戰(zhàn)爭、太平天國、清朝覆滅、軍閥割據(jù)、抗日戰(zhàn)爭、解放戰(zhàn)爭而屹立不倒、長盛不衰,人文鼎盛,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教科書,也是一段值得探究的歷史傳奇。
從文化上來說,程氏家族留下了“一門三督撫,五里六翰林”的動人詩話,2004年被中國民協(xié)命名為“中國府第文化博物館”,這是民間文化屆對于汪山土庫的褒獎和加冕,能登上中紀委網(wǎng)站頭條,也是官方對于這一江南大宅所蘊含的文化道德價值的認可與肯定。
大家也針對汪山土庫的再打造和再提升給出金點子:整體發(fā)展要跳出傳統(tǒng)大院模式,以土庫歷史建筑為肌理,采取保護第一、活態(tài)傳承、游學并舉的發(fā)展策略,活化汪山土庫家文化,做到家文化可感受、可體驗、可消費,可以考慮打造“百姓共塑家風、同立家訓”主題活動,形成汪山土庫特有文化IP,打造“家國文化”旅游圣地。“汪山土庫完全可以與滕王閣、海昏侯遺址共同構(gòu)建南昌的三張世界級文化旅游名片,最終成為‘家文化’體驗中心?!?/p>
其實江西擁有很多燦爛的
歷史名居、家族文化,
如:
1義門陳
安縣車橋鎮(zhèn)義門村陳姓一族,歷經(jīng)332年、15代不分家、高峰時期人數(shù)多達3900多口。
義門陳氏創(chuàng)立了“至公無私”的管理體制,出現(xiàn)了“室無私財,廚無別爨”“八百頭牛耕日月,三千燈火讀文章”(宋呂端)之盛況。開辦了我國最早的民辦高等學校“東佳書院”,不少江南名士皆肆業(yè)于其家,所藏書貼,號稱天下第一。
2樣式雷
“永修八代樣式雷,中國半部古建史?!薄皹邮嚼住眳⑴c或主持清代皇家建筑設計前后長達兩百余年,從紫禁城、西苑、圓明園、頤和園等宮苑之擘畫設計,到清東陵、清西陵的選址營建,都活躍著“樣式雷”的身影。
3金溪陸九淵家族
陸氏家訓“不以不得科第為病,而深以不識禮義為憂”,教導子孫居家須先正本,孝悌忠信、讀書明理,至于日常生活則須節(jié)制用度、量入為出 。
4浮梁蒼溪村
位于瓷茶古邑江西浮梁正北的滄溪朱氏古村,如同千年的窯火,歷經(jīng)百代經(jīng)久不熄。又似漫山的綠茶,迎春煥發(fā)蓬勃生機。
▲浮梁滄溪村
那么,
我們該如何更好把這些歷史文化
發(fā)展成江西文化的一部分?
歡迎大家在評論區(qū)提出寶貴意見
來源: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金路遙
圖片來源:陳靖
編輯:陳遠路
小編工資已與此贊掛鉤,一贊五分錢,求!打!賞!
曾上中紀委網(wǎng)站頭條,江西這個地方又有大動作!
南昌市向北40余公里,有一處名叫“汪山土庫”的程氏大宅院,占地過百畝,房屋上千間,近200年來這里名流輩出。清道光年間更是出現(xiàn)了程矞采、程煥采、程楙采三兄弟同為地方督撫的盛況,人稱“一門三督撫”。
汪山土庫程氏家族家規(guī)家訓
曾上中紀委網(wǎng)站頭條。
汪山土庫占地面積108畝,
內(nèi)有房屋25幢,
房間1443間,
天井572個,
建筑體量約為喬家大院的6倍。
但必須正視的是,
相比喬家大院、
王家大院,
汪山土庫知名度遠遠不夠,
與它的文化內(nèi)涵和歷史地位是不相匹配的,
這是否值得我們每個江西人反思?
“汪山土庫夠得上從‘省保’升為“國?!?/p>
青磚黛瓦掩映在鄉(xiāng)間的青翠綠蔭中,木雕、石雕、磚雕精美絕倫,巷道縱橫蔚為壯觀……5月13日上午,陽光照耀下的汪山土庫更顯氣勢,就連見多識廣的各路專家學者也忍不住驚嘆。
在土庫內(nèi)“稻花香館”的文化研討會現(xiàn)場,作為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復旦大學資深教授,葛劍雄的一言一行都備受關注。他毫不掩飾對這里的喜愛:“我覺得汪山土庫很多方面都很好,現(xiàn)在面臨的問題是怎樣把這些資源用好?”這位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認為,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看,汪山土庫是江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這和它的特點和地位并不匹配,完全夠得上“國?!保拔覀兛梢赃x最特別的部分,爭取讓它盡快從‘省保’升到‘國?!!?/p>
葛劍雄還稱,參照中國丹霞地貌抱團申遺成功的經(jīng)驗,汪山土庫應該跟中國其他地方的古宅結(jié)成一個聯(lián)盟,大家共同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,申遺單靠一個汪山土庫是不可能的,但中國有這么多的古宅,如果聯(lián)合起來,就有可能成功。當然,申報的過程也許會很漫長,結(jié)果也可能落空,但這個申報過程本身是很有意義的,也有利于提升汪山土庫的知名度。
從晚清到民國的百余年里,汪山土庫走出了7位進士、21位舉人以及100多位大小官員和社會名流,其人文輝煌廣為傳頌,圍繞這棟深宅大院的“傳說”也有很多。
葛劍雄建議,對汪山土庫的歷史,我們一定要再深入研究,很多說法我們都要找到證實,不能把地方傳說、家庭的一些說法作為歷史。“還有,景區(qū)介紹里說,汪山土庫是國內(nèi)現(xiàn)存最大規(guī)模的民居建筑,那第二是哪里?既然說是最大,這些就要有研究有比較?!备饎π壅f。
程氏家族倡導人人學習的理念值得推崇
汪山土庫由史稱“一門三督撫”的清中期湖廣總督程矞采、江蘇巡撫程煥采和安徽、浙江巡撫程楙采兄弟所建,由第四代樣式雷家族設計,其主體建筑正前方,有一方月牙塘及寬闊的旗桿場,場上矗立著眾多旗桿。
外人第一次來時都不免詫異:為什么豎這么多旗桿?原來,程氏家族有個習俗,族中子弟凡考取功名,都要在祖堂掛塊匾,在門前旗桿場上樹桿旗,旗桿上立有金雞,寓意“金雞報曉,功成名就”。
“樓上縹湘書十架,松傍苔徑竹千竿”、“一窗燈火青云路,萬卷詩書赤子心”……土庫內(nèi),這類勵志讀書的對聯(lián)比比皆是,在汪山程氏眼中,他們的好家風與讀書息息相關。
“程氏家族能夠歷經(jīng)七八代長盛不衰,究其根本,是整個家族教育文化的傳承,程家兄弟最初在修建汪山土庫時,就將對后人的期盼融入建筑,這從門口的‘金雞報曉’和屋子里面的雕刻藝術中都能看出來。”著名文化學者、江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王喬林說,程家有義學的傳統(tǒng),規(guī)定所有程氏后人必須進私塾就讀,而外姓子女也可入義學就讀,義務時間為四五年,最值得一提的是,汪山土庫中沒有繡樓,程家女孩不僅不做女紅,還可以在私塾讀書,因而程家不乏“女中豪杰”。
此外,汪山土庫每間房的立柱上都有對聯(lián),無不是在教導族人做人做事的道理。在這樣的熏陶下,家族文化得以傳承,使得程家的輝煌延續(xù)百年。
“程家的人識字不為功名,就連底層的奴仆都要識文斷字,可見程家人在意的是整個大院的人的素質(zhì),這實際上倡導一種人人都能學習的理念,素質(zhì)教育在當時的程家就已盛行,這種非目的性的教育,是需要我們繼承和發(fā)揚的優(yōu)秀模式?!蓖鯁塘终f。
激活汪山土庫人文要在家風上大做文章
“湖山意氣歸詞苑,兄弟文章入選樓”,這是林則徐給汪山土庫題寫的楹聯(lián),生動贊賞了程氏三兄弟的文筆、才華以及汪山土庫的文化底蘊。2017年3月,中紀委網(wǎng)站第86期“中國傳統(tǒng)中的家規(guī)”,首頁頭條推介了以忠、孝、廉、節(jié)為精髓的汪山土庫程氏家族家規(guī)家訓。程氏家族家規(guī)家訓大體分為修身、持家、處世、治學、理政五個方面,蘊含了“忠、孝、廉、節(jié)”等豐富的傳統(tǒng)道德思想,體現(xiàn)了對國家的忠孝、對理學的推崇和對自身修持的要求,至今潤澤子孫。
“家風教育基地”,是汪山土庫的一張新名片。研討會上,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團咨詢委員金堅范指出,無論是傳承文化還是做好旅游,都要人無我有、人有我優(yōu),人優(yōu)我強,一定要有差異性和特色,汪山土庫受中紀委肯定的家風文化,就是一大特色。
“我覺得要在汪山土庫的家風上大做文章,是不是要搞一個展覽館,把全國的拿出來研究、宣傳、突出展示?值得好好研究。”金堅范深有感觸:“我去長沙看岳麓書院,他們搞了個全國的書院博物館,我們?yōu)槭裁床豢梢愿阋粋€家風的展覽館呢?也可以把一些文化名人聯(lián)系起來,比如林則徐等人都跟汪山土庫有關系,他們的思想理念受到什么影響?這樣的話,就有名人效應,而且也可以讓人看出汪山土庫的文化是怎么樣來傳遞的?!?/p>
活化汪山土庫家文化形成特有文化IP
因坐落于新建區(qū)大塘“汪山”,贛地多把大型的青磚瓦房稱為“土庫”,汪山土庫由此得名。名字雖土,但汪山土庫內(nèi)涵華麗。
實地觸摸汪山土庫后,與會的學者大咖們紛紛認為,
從建筑上看,汪山土庫整體坐北朝南,其占地面積108畝,內(nèi)有房屋25幢,房間1443間,天井572個,建筑體量約為喬家大院的6倍,是贛鄱建筑藝術的經(jīng)典之作,也是清代樣式雷民間建筑設計的典范。
從歷史上講,汪山土庫始建于清朝道光元年(1821年),至同治年間(1851年)歷經(jīng)30年而初具規(guī)模,距今近200年,程氏家族歷經(jīng)鴉片戰(zhàn)爭、太平天國、清朝覆滅、軍閥割據(jù)、抗日戰(zhàn)爭、解放戰(zhàn)爭而屹立不倒、長盛不衰,人文鼎盛,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教科書,也是一段值得探究的歷史傳奇。
從文化上來說,程氏家族留下了“一門三督撫,五里六翰林”的動人詩話,2004年被中國民協(xié)命名為“中國府第文化博物館”,這是民間文化屆對于汪山土庫的褒獎和加冕,能登上中紀委網(wǎng)站頭條,也是官方對于這一江南大宅所蘊含的文化道德價值的認可與肯定。
大家也針對汪山土庫的再打造和再提升給出金點子:整體發(fā)展要跳出傳統(tǒng)大院模式,以土庫歷史建筑為肌理,采取保護第一、活態(tài)傳承、游學并舉的發(fā)展策略,活化汪山土庫家文化,做到家文化可感受、可體驗、可消費,可以考慮打造“百姓共塑家風、同立家訓”主題活動,形成汪山土庫特有文化IP,打造“家國文化”旅游圣地?!巴羯酵翈焱耆梢耘c滕王閣、?;韬钸z址共同構(gòu)建南昌的三張世界級文化旅游名片,最終成為‘家文化’體驗中心?!?/p>
其實江西擁有很多燦爛的
歷史名居、家族文化,
如:
1義門陳
安縣車橋鎮(zhèn)義門村陳姓一族,歷經(jīng)332年、15代不分家、高峰時期人數(shù)多達3900多口。
義門陳氏創(chuàng)立了“至公無私”的管理體制,出現(xiàn)了“室無私財,廚無別爨”“八百頭牛耕日月,三千燈火讀文章”(宋呂端)之盛況。開辦了我國最早的民辦高等學?!皷|佳書院”,不少江南名士皆肆業(yè)于其家,所藏書貼,號稱天下第一。
2樣式雷
“永修八代樣式雷,中國半部古建史。”“樣式雷”參與或主持清代皇家建筑設計前后長達兩百余年,從紫禁城、西苑、圓明園、頤和園等宮苑之擘畫設計,到清東陵、清西陵的選址營建,都活躍著“樣式雷”的身影。
3金溪陸九淵家族
陸氏家訓“不以不得科第為病,而深以不識禮義為憂”,教導子孫居家須先正本,孝悌忠信、讀書明理,至于日常生活則須節(jié)制用度、量入為出 。
4浮梁蒼溪村
位于瓷茶古邑江西浮梁正北的滄溪朱氏古村,如同千年的窯火,歷經(jīng)百代經(jīng)久不熄。又似漫山的綠茶,迎春煥發(fā)蓬勃生機。
▲浮梁滄溪村
那么,
我們該如何更好把這些歷史文化
發(fā)展成江西文化的一部分?
歡迎大家在評論區(qū)提出寶貴意見
來源: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金路遙
圖片來源:陳靖
編輯:陳遠路
小編工資已與此贊掛鉤,一贊五分錢,求!打!賞!
我國鐵路首次穿越龍門山斷裂帶 成蘭鐵路防震站房開建
新華社成都8月9日電(記者謝佼)成蘭鐵路成都至川主寺(黃勝關)段客站站房工程8月9日正式開建。這是我國鐵路首次穿越龍門山斷裂帶,工程采用了多種抗震設防方式,全面提升抗震能力。
記者從成蘭鐵路公司獲悉,成蘭鐵路從成都出發(fā),穿越龍門山脈等青藏高原東麓區(qū)域至蘭州,其中成都至川主寺(黃勝關)段為國家一級雙線電氣化鐵路,設計時速200公里,線路正線長度275.832公里。這一區(qū)域地質(zhì)情況復雜,防震減災要求很高。
站房選址注意考慮避開滑坡地帶和泥石流,如高川站站房設置于兩山出口中部位置,采用與線路成斜交的方式,兩側(cè)山體增設邊坡防護措施;鎮(zhèn)江關站選址避開泥石流溝、山體側(cè)增設八級邊坡處理。
成蘭鐵路成都至川主寺(黃勝關)段將新建10座客站,分別為三星堆站、什邡西站、綿竹南站、安縣站、高川站、茂縣站、鎮(zhèn)江關站、松潘站、川主寺站、黃勝關站。其中安縣至黃勝關站均位于8度設防區(qū),抗震設防烈度按9度考慮。為保證結(jié)構(gòu)安全,設計上通過軟件建模進行核算及受力分析,有效解決抗震薄弱點的定位難題。
據(jù)介紹,10座客站站房總建筑面積為2.7萬平方米。工程分為兩個標段,分別由中鐵八局和中鐵九局承建。
版權聲明: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
來源:新華網(wǎng)
我國鐵路首次穿越龍門山斷裂帶 成蘭鐵路防震站房開建
新華社成都8月9日電(記者謝佼)成蘭鐵路成都至川主寺(黃勝關)段客站站房工程8月9日正式開建。這是我國鐵路首次穿越龍門山斷裂帶,工程采用了多種抗震設防方式,全面提升抗震能力。
記者從成蘭鐵路公司獲悉,成蘭鐵路從成都出發(fā),穿越龍門山脈等青藏高原東麓區(qū)域至蘭州,其中成都至川主寺(黃勝關)段為國家一級雙線電氣化鐵路,設計時速200公里,線路正線長度275.832公里。這一區(qū)域地質(zhì)情況復雜,防震減災要求很高。
站房選址注意考慮避開滑坡地帶和泥石流,如高川站站房設置于兩山出口中部位置,采用與線路成斜交的方式,兩側(cè)山體增設邊坡防護措施;鎮(zhèn)江關站選址避開泥石流溝、山體側(cè)增設八級邊坡處理。
成蘭鐵路成都至川主寺(黃勝關)段將新建10座客站,分別為三星堆站、什邡西站、綿竹南站、安縣站、高川站、茂縣站、鎮(zhèn)江關站、松潘站、川主寺站、黃勝關站。其中安縣至黃勝關站均位于8度設防區(qū),抗震設防烈度按9度考慮。為保證結(jié)構(gòu)安全,設計上通過軟件建模進行核算及受力分析,有效解決抗震薄弱點的定位難題。
據(jù)介紹,10座客站站房總建筑面積為2.7萬平方米。工程分為兩個標段,分別由中鐵八局和中鐵九局承建。
我國鐵路首次穿越龍門山斷裂帶 成蘭鐵路防震站房開建
新華社成都8月9日電(記者謝佼)成蘭鐵路成都至川主寺(黃勝關)段客站站房工程8月9日正式開建。這是我國鐵路首次穿越龍門山斷裂帶,工程采用了多種抗震設防方式,全面提升抗震能力。
記者從成蘭鐵路公司獲悉,成蘭鐵路從成都出發(fā),穿越龍門山脈等青藏高原東麓區(qū)域至蘭州,其中成都至川主寺(黃勝關)段為國家一級雙線電氣化鐵路,設計時速200公里,線路正線長度275.832公里。這一區(qū)域地質(zhì)情況復雜,防震減災要求很高。
站房選址注意考慮避開滑坡地帶和泥石流,如高川站站房設置于兩山出口中部位置,采用與線路成斜交的方式,兩側(cè)山體增設邊坡防護措施;鎮(zhèn)江關站選址避開泥石流溝、山體側(cè)增設八級邊坡處理。
成蘭鐵路成都至川主寺(黃勝關)段將新建10座客站,分別為三星堆站、什邡西站、綿竹南站、安縣站、高川站、茂縣站、鎮(zhèn)江關站、松潘站、川主寺站、黃勝關站。其中安縣至黃勝關站均位于8度設防區(qū),抗震設防烈度按9度考慮。為保證結(jié)構(gòu)安全,設計上通過軟件建模進行核算及受力分析,有效解決抗震薄弱點的定位難題。
據(jù)介紹,10座客站站房總建筑面積為2.7萬平方米。工程分為兩個標段,分別由中鐵八局和中鐵九局承建。
本頁內(nèi)容為企業(yè)、個人自主上傳或來源網(wǎng)絡,所有資料僅供用戶參考;我單位不對其版權負責、不保證亦不表示本網(wǎng)的資料全面及準確無誤,也不保證亦不表示這些資料為最新信息,如因任何原因,本網(wǎng)內(nèi)容或者用戶因倚賴本網(wǎng)內(nèi)容造成任何損失或損害,我單位將不會負任何法律責任。